硕7083、7084党支部收看《焦点访谈》汲取西迁精神财富 2018-01-17


近日,我校西迁精神持续引发社会热议。从西迁老教授们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到习主席回信,并在2018新年祝词中再次提及,再到焦点访谈的15分钟专题,报道,西迁精神已然从西交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全社会关注学习的榜样。


党支部书记韩金汐观后感:120年来,西安交大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交大人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西迁精神最重要的内涵是彰显知识分子正确的价值观,是交大先辈创造并且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在当今浮躁社会下引领青年一代实现自身价值、为祖国和人民奉献才智的重要思想源泉潮。


作为交大的新兴力量,我们交大学子要勇立社会之潮头,关心国家之命运,引领社会之发展,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作为一名支部书记,我更应积极发挥自己在同学们中行动和思想引领作用,努力践行西迁精神,将精神落实到行动。从支部书记的本职工作出发,服务同学、帮助同学。


相信在西迁精神的鼓舞下,在交大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光荣传统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交大定能实现成为世界之光的理想与目标。


班长胡琳谈到:1月12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西安交大做了专题报道,主题为“向西,向远方”,带我们重温老一辈交大人的西迁之路,重温西迁精神。


1955年5月,交通大学校长彭康和5位老教授奔赴西安查勘新校址,同年10月,西安交大建设破土动工。1956年7月,17为交通大学党委委员中的16位迁到西安,西迁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占交通大学教师总数的70%以上,大家义无反顾的来到西安。1958年初,迁校顺利完成,这是一场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的“迁徙”。岁月蹉跎,但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西迁精神。


向西,向远方的西迁精神,已经不仅仅是西安交大人的宝贵财富,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为祖国无私奉献的光辉写照。如今,62年已经过去了,多数的西迁老前辈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作为今日的交大学子,我们应该继承这份西迁精神,扛起为祖国奉献的大旗,将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辉煌和美好。


李宗泽谈到:通过观看央视的报道,感受到了我党对于西迁精神的肯定,及自身建设和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提出一系列要求。作为深处高校的学生,我们应扎实推进党的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为服务陕西发展进言献策。


国家的发展、陕西省的发展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如此不错的成绩,经济和科技教育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成果,都离不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一带一路的政策方针对于陕西省的发展是一个契机,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要找准,并要贴近实际。要做到忠于党的事业,扎根西部、服务国家、回馈社会,深切体会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国共产主义的发展。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能够实现伟大的进步。作为交大学子,应牢记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在自己的人生中书写华丽篇章,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在学习生活中牢记党员的指责与带头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佳婧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谈到:《焦点访谈》带我们重温了西迁精神。1955年,为了适应当时国际形势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学校布局不合理状况,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西安。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主持、亲切关怀下,在彭康校长的率领下,一大批交大的优秀儿女,怀四方之志,毅然放弃了上海舒适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条件,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服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西迁来到大西北,扎根于黄土高原,励精图治,成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


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交大人一直以“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为奋斗目标。开启了一个建设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学的风云甲子。“西迁精神”是西安交大独有的大学文化,是奉献报国的使命文化,是严谨精致的卓越文化,是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是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


如今,交大西迁已过去62年,多数经历西迁的老前辈已经离开工作岗位,但这并不代表交大的西迁精神会慢慢远去。反而,新一代的交大人会将西迁精神发扬光大。从徐家汇到兴庆宫,交通大学是为了救国救民,而从兴庆宫到创新港,交大却是为了强国强民。不同的距离,不同的目标,却有着不变的精神。


                               硕7083、7084党支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