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深化劳动教育实践,4月2日,管理学院联合后勤保障部共同举办“盆载五育,景润匠心”盆景制作劳育实践课堂,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传统技艺中感受劳动之美,提升审美素养,涵养耐心细致的工匠精神。

在课程的理论环节,指导教师系统讲解了盆景艺术的发展源流、主要流派及创作要领,从古代的文人雅士到现代的艺术大师,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盆景印记,还深入讲解了盆景的主要流派,如婉约细腻的苏派、苍劲豪放的岭南派,每一派都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




在实践环节,教师从选材、布局、涂胶到植物移栽进行了全程示范,并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操作。同学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完成每道工序。在选材环节,同学们精心挑选着每一块山石、每一株植物,试图在方寸之间营造出自然的韵味。布局时,他们反复推敲山石的位置、植物的摆放,力求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通过山石布局、涂胶、植物移栽等实践操作,同学们切身体验了劳动创造美的全过程。


在实践环节结束后,现场还特别安排了作品展示与交流环节。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盆景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大家独特的创意,展现了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展示过程中,大家互相观摩,分享创作心得,现场气氛热烈而和谐。

魏怡禅同学的《落花山居》 |
邹彤同学的《大鹅飞山》 |
刘艺玮同学的《飘逸乱石》 |

|

|

|
S3105班的王域君同学感慨道:“这堂盆景实践课刷新了我对劳动教育的认知。老师先用PPT讲解苏派、岭南派等流派特色,我才知道修剪时留出‘活眼’是为了透气,每一剪都有门道。动手环节最有趣,原本以为只是玩泥巴,却发现每个步骤都有门道,真的受益匪浅。”
S4102班的吴迪同学则表示:“参加这次盆景课,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与艺术交融世界的大门。课堂上,老师从盆景的历史渊源讲起,带领我们领略了不同流派的风格与特色。修剪、造型、布局,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的追求。盆景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S4105班的刘东辉同学补充说:“今天参加了盆景制作课程,感觉非常有趣和放松。盆景不仅是一种植物艺术,更是一种表达自然和哲理的方式。在学习如何制作盆景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剪和种植,更需要耐心、细致和对自然的尊重。”
本次劳育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盆景制作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了劳动技能,更提升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诉说着创作者的心声与情感。在方寸之间,学生们见到了天地之大美,也感受到了劳动创造的无穷魅力。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石,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关键路径。本次“盆景制作”劳育实践课堂的成功开展,不仅是一次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一次教育创新的生动实践。未来,管理学院将继续以“五育并举”为指引,以“劳育+”为载体,探索更多元、更具创意的劳动教育形式,让学生们在躬身实践中领悟“匠心之道”,以劳动之美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