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征文

院庆征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庆征文 -> 正文

家父轶事集——汪时奇先生纪念汪应洛院士文章

发布日期:2024-11-27

『家父轶事集』
现在官方正式提法:汪应洛是中国系统管理的奠基人,是中国工业工程的创始人之一,是卓著的管理工程教育家。
有些过去的官方正式资料说他是中国管理工程的奠基人。

【开启管理征程】
以下主要据家母、家父的回忆。

1949年夏考交大时,家父、家母(首次)无意中见面,互相对视了一眼。
两人考取交大管理学院后,在体检时再次相遇,又是一次对视,两人都加深了印象。
为什么两人都选择了交大?
家父同期考取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圣约翰(教会)大学与号称“民主堡垒”的交大。当时上海刚解放,众人热血沸腾迎接新中国。家父被该时代热潮所深刻感染,外加交大毕业的堂哥汪应沛的热情介绍,于是选择了交大。
家母主要是因为交大毕业的二表哥,后来被誉为中国潜艇之父的尤子平的深刻介绍,以及受交大管院毕业的大表哥影响,报考且成功了交大的管理学院。
入交大管院后,虽是同班同学,家父又对家母早有好感,两人却没多少交流,大概是因为家母过于矜持而家父又尊重家母吧。
1951年,交大与全国一样,撤销了管理专业。这对于家父的管理理想应该是重大打击。于是两人皆转入机械系。这时,机械系新49级有80多位男生及两位女生。情况可想而知…。
1951年,家父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前身),很快又成为班里的团干部。接着经组织安排,家母成为家父的入团培养对象。从此,家父家母开始频繁接触。
为了紧急弥补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始于53年)的人才短缺,交大决定49级于52年9月提前近一年毕业。
毕业前不久,党组织邀请家母等积极分子列席旁听家父的入党讨论会。正是这次会议,使家母非常激动,确定了对家父的感情。家母又专门咨询了与家父同卧室、同班、同组(6、7人)、长家父两岁的前地下党领导人、交大党总支组织委员(党的交大第2号领导)史维祥的意见,得到了鼓励,更加坚定了终身之选择。
与此同时,家父对家母的感情也在不断加深。家父也专门咨询了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史维祥对同班家母的看法。此后基本确定了终身选择。
当毕业分配来临时,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于是互赠(使用中的)钢笔作为信物。并向组织汇报了此关系。
家父于1952.9.9 批准入党。此后,家父分配留校当教师,家母分配在正在迁往远郊闵行的上海电机厂。
52年11月,作为交大助教的家父,服从国家安排,全国首批管理4人赴哈工大,师从两位苏联教授读研,内容为计划经济基础下的苏式管理,专业称为机械制造企业组织与计划。当时正值刚解放的抗美援朝节衣缩食时期。在哈每天吃高粱米及玉米,至多有白菜萝卜,吃出了胃病。
家父离沪赴哈之际,我的祖父母与家母一起去火车站送家父。祖父母坐在露天长凳上,远远祝福着恋恋不舍的渡步情侣。火车离开后,祖母约家母周末来家。家母如约,受到盛情款待,家母感到很温暖。以后多次上门拜访,关系越来越近。
在哈工大学习期间,第一年全体学俄语及基础课。第二年开始学专业。家父虽无俄语基础,但学习刻苦,效果显著,加上极强的管理学基础及管理理想,通常是大家先听苏联教授课,家父再用中文转达他人。
1954年暑假,家父在非常挤的火车上坐在行李上,几天后到上海腿都肿了。
54.8.25,家父兴高采烈与家母领了结婚证。正准备婚礼,突然接到哈工大团委的电报,要求作为团委委员的家父速回哈尔滨组织抗洪抢险。
许多年后,家母才通过同学聚会,从同学那里知道家父紧急回哈的真正原因--延长对家母的政审。当时党员结婚的配偶要通过政审。而家母在中学毕业前,曾参加了一个(地下党发起的)班级联络组织为大家毕业后保持联系服务,而该组织出现一名政治可疑人员。
54.11.29,因家母通过了前述的审查而入党,且符合了结婚条件。
55年夏,家父成为唯一通过论文答辩毕业的中国首批苏式管理研究生(毕业证上写明可教管理课资格),回到上海,返回交大参加组建机械系下的生产组织教研室(曾任支部书记)并从事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并在该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结合中国国情的苏式管理专著<企业组织与计划>。
55.7.19,家父家母在愚园路家父家中举办了迟到的婚礼。
次日,家父(与家母)首次去娘家(这在如今非常不可思义)。但当时确实因为太忙而一直没找到机会。
7.21,只请了一天婚假的家母,要回厂里上班。于是,家父陪家母到了闵行的电机厂。由于家母住在集体宿舍,只能借住一位工人的家一星期,而人家则暂住亲戚家。
1956年,家母因为家父要随交大西迁而调爱进入交大任教。刚入交大不久,就休产假迎接我的诞生。
以上就是我出生前(千万别简称“生前”)的故事。

【西迁】
1955年底,生产组织教研室6位教师中的两位(家父与李怀祖老师)后来西迁。1956年教研室人员增加近十人,增加者大都西迁。
1956年,家父成为讲师,担任教研室党支部书记。
1957年,家父又担任交大党委委员(至59.2)、机械系党总支副书记。
1958年,家父又担任机械系副主任至1977年。
临西迁前,家父的一个任务是动员他人西迁,另一个任务是负责机械系的西迁设备选择、谈判、运输管理,并亲自押运最后一批设备。
58年西迁后的西安生产组织教研室人员有:
汪应洛(主任),李怀祖,郭干慈,陶谦坎,张鸿庆,周金琪,吴旭辉,沈育毅,加上调爱的周谨(王绍先妻),俞察(刘子玉妻)。共十人。
1959至1962年在西安交大,家父又担任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校生产劳动处主任。
1963至1977,任陕西青联副主席。
文革初期,随着全国管理专业的取消,生产组织教研室人员解散了。这是对家父管理理想的最大打击。但家父并未就此放弃对管理理想的追求。

【系统管理萌芽】
以下主要依据郭干慈教授的回忆文章。
1958年,交大-西安 成立自动学与远动学(自动控制)两个专业。借此契机,家父大力推动 自动化生产组织专业,同年获学校批准这全国唯一专业。
在两年的筹备期间,作为教研室主任,家父亲自负责主课“自动化生产组织”的教学,教学大纲主要参考美国MIT的。同时安排各新课教师到北京等地进修,例如到中科院力学所师从钱学森所长。
1960年暑假后,招收首批(高分)本科生。
该专业于第三年被撤销,学生分散到机械系各专业。这应该是家父事业的再次重大打击。
从58年西迁后,到该专业撤销,作为双肩挑干部(行政+教学科研),他是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新主课教师,当时非常忙,学生找他答疑只能用吃饭时间,边吃边谈。
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无法提供蔬菜,学校要求师生开荒种地,自己解决蔬菜,忙上添忙。
1964年,自动化生产组织专业已被迫下马,家父推动了一个大规模多学科(以生产组织教研室为主,多个教研室参与)联合项目。即苏联援建的156个大项目之二:兰州化肥厂(兰化)及兰州练油厂(兰练)的自动化管理。家父希望通过该大项目,实质上延续自动化与管理的结合。该项目是当时西交最大的4个项目之一,彭康校长特别重视。且该项目预期在成功后向全国推广自动化管理。
项目由家父与自控教研室胡宝生主任共同负责。
在此项目中,李怀祖老师与郭干慈老师都是骨干,常住兰州。家父由于双肩挑责任,不能常住,只能在校遥控指挥。
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改进方案已获石油部初步批准。
1966年夏,正要试生产时,文革开始,彭校长被解除所有职务,项目被撤销,功败垂成;家父进牛棚,生产组织教研室终止一切教学、科研,人员解散。文革中期,兰州虽邀请继续原项目,但因人员已散,未能真正恢复。文革结束后,兰州再邀请,但因百废待兴,抽不出人。最后不得不放弃。非常可惜。
这应该是家父一生中的最大挫折。
自动化或自动控制,其实就是系统工程的重要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
这段经历,为他在文革后迅速奠基系统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突飞猛进】
文革后,中国的苏式管理逐渐变成借鉴西方的中国创新式管理。原来的许多美式管理老人大都已改行或退出学术舞台。于是,许多人认为家父是某种角度的中国管理第一人。
家父在1978担任校科研处副处长。致力于提高全校科研水平,并多见成效。
该年,家父又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工程分会副主任。
1978夏,家父始招管理研究生,开文革后全国先河。
45年前的1979,是中国与家父的重大转折点。
元旦,中美建交。
1至2月,邓小平副总理访美,真正打开了中美交流之门。
晚春,中国管理学家代表团(包括家父)访美,开启了中国市场经济下相应管理的探索。
随后,家父再赴美深入调研管理及系统工程、工业工程等。
夏,与万百五老师合带全国最早(或之一)的系统工程研究生(乐伟樑)。
秋,我的两个母校西安交大(据报道,未核实:9.15;1978-1成立系统工程研究室)与上海机械学院(11.30,一年半前开办系统工程师资班及一年前开办系统工程研讨班),及清华、天大、大连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华东化工学院一起,响应78-9-27钱学森建议中国建立系统工程专业的重要<文汇报>文章,率先在中国成立系统工程研究所(家父也曾是上机院系统所的名誉所长),并开各类班,招研究生。
同年,家父升为副教授。
这就是里程碑的1979。

1980.1,家父成立全面恢复管理专业筹备组,主要搭档是副组长陈金贤,行政吴榴官。因为引入系统工程,与曾经全国两度(1951年与文革)废弃的管理工程专业大不同。
1980.6,成立管理工程教研室,主任家父,副主任陈金贤,行政吴榴官。教师大约有:郭干慈,陶谦坎,俞察(好像是书记),欧阳毅,周谨,周金琪。略后,管理专业的李怀祖、许绍李、张鸿庆归来。不久,又有朱楚珠,沈网珍,杨李炼,殷淑芳加入。
1980,开始负责多校、多机构参与的国务院重大项目--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
1980.11,首开管理研修班(双学位,学员包括柯大刚)。
1981初,恢复全国最早(或之一)的管理工程系。人员由上述加副书记顾林祥主持支部,据说他仅在系几个月。建系后又进来一些老教师及行政人员,进来许多青年教师(因为77级还未毕业,不少是工农兵学员毕业,例如较有名的张正祥、魏明堂、郭宗学、…)。
1981,家父成为中国首批硕士导师。
1981夏,招西交首批管理本科生。似为全国最早(或之一)。
1982初,招硕士生席酉民。
1982,作为管理专家,开始参与三峡工程项目。后获教委一等奖。
1983,率蒋正华、朱楚珠、乐伟樑、李黎川 参加国家 下世纪规划<2000年的中国>。1984完成后获教委一等奖。
1984,开始负责中国管理关键性的中加管理CIDA项目。见后详述。
1984.3,担任副校长主管科研。这年,西安交大奇迹般地获得9个博士点。
1984.9.3,教育部批准西交成立(交大恢复)管理学院。12.28,举行了隆重的成立/恢复大会。
1985,教育部首次公布大学排名,西交第4,仅次于北、清、复,上交第5,科技大第6。
1991,获国家特殊津贴。
这些年,家父的事业炉火纯青、突飞猛进。

【40年庆】
今年,是西安交大管院建院40周年;更是中国管理学史上首次开设博士点、招收博士生40周年,且此全国首次仅发生在西安交大,家父就是这首次中的唯一管理学博导(据席酉民校长回忆,其他名校的博士点大约至少在两年后)。
或许有人会问:上世纪初中国就开始了管理教育与研究,民国法律也规定了博士、硕士、学士的授予细节,怎么证明这是首次?
答:以上两点都是事实。但中国在文革结束前(包括民国时期及以前),所有学科从未授予过一位博士,甚至还可能无硕士,只有毕业研究生(1955年家父在哈工大成为毕业研究生)。
这年,家父(以个人前途比较)努力说服了他的得意硕士席酉民放弃出国打算,报考家父的首位博士生。
而后,家父招收了中国最早的两位管理博士生:席酉民与李楠。
1987年,席酉民成功获得中国首位管理博士(李楠获得博士晚些)。成为中国管理学博士们的大师兄。后来,席酉民(接替家父)担任西安交大管院院长,担任西安交大副校长,西交利物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这里说的管理,皆指的是中国管理学门类下的所有学科。

【个人大奖】
在中国管理学领域,家父曾荣获两项最高荣誉奖项:一项是2015年由李岚清前常委、前副总理设立的《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注:因为李副总理毕业于复旦,于是设立中国系列“复旦”管理最高奖,其中“终身成就奖”为最高。当时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颁奖),另一项是202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颁发的《特殊贡献崇敬奖》(此最高荣誉奖为该学会史上唯一)。

在中国系统工程领域,家父曾荣获最高荣誉奖项:《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终身成就奖》。(注:2012年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颁发的首届该奖)。

在中国工程领域,家父曾于2008年荣获中国工程院的<光华工程科技奖>(注:该奖被誉为中国工程界的最高奖,当时由刘延东副总理、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等人颁奖)。

在中国机械工程领域,家父也曾获两大奖。
一是2001年(五年一评)的《科技成就奖》(注:该奖始于1986年,至2001年每5年评一次,得奖人数每次一至几人)。
二是2012.8获得的工业工程终身成就奖(全名不祥)。奖杯上刻“开拓建设IE路 大陆IE功勋人 汪应洛”(IE指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23.7.12<澎湃新闻>的报道说他2012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CIDA与MBA】
1983年,教育部与(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签订了中加管理教育合作协议,简称CIDA管理项目,主要目的是培养中国管理及经济领域的硕士、博士、访问学者。1984年开始实施。
该项目最初包括8所中国大学(西交牵头)与8所加拿大大学(Alberta U. 牵头)。
家父成为此项目的中方牵头负责人。
随后该项目在西安开办中加MBA研究生班,并在全国招收赴加管理、经济领域的硕士生、博士生及访问学者。
该项目很快培养出许多中国的管理骨干。例如长江商学院创始院长项兵,西交利物浦执行校长席酉民、副校长杨民助。
其实,CIDA 项目不是指单一项目,而是指中加在管理(及经济)领域的系列合作培养项目。1997到2003的项目或许是最后一期。
有些人认为,西交管院的地位,与此项目关系很大。
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西安交大、清华等9校开展MBA教育试点,成立MBA协作小组,家父任组长。
迄今西安交大管院共招收MBA万余人,(刘树林教授说)培养出大学校长、管院院长二百余人。此外,管院培养出省部级等高级干部多人,著名公司负责人百余,许多航天指令长。家父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培养出如此众多国家栋梁。

【贵人】
家父的系统管理事业从极端弱小困难到发达红火,几位贵人很重要。这里提两位。

一位是大师钱学森。
1978.9.27,他发表轰动论文,号召在国内大学开设系统工程专业。此文极大地推进了家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该专业副主任)等人在国内扩大、加强系统工程专业。
背景:1977.11,家父申请成立(机械系下的)系统工程教研室,1978.1获批成立,家父任主任。1978.7向教育部申请成立系统工程研究所。钱文促成了教育部的批准。
而后,钱老又大力号召国内办管理专业。据此,家父于1984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动化学科下的)系统工程学科下创建管理工程分学科(可能算4级学科;管理一路升到了1992年工学下的一级学科),并担任首届管理学科评议组组长兼召集人。当年还获得了全国唯一的管理博士点。
家父使钱老的理想成为了现实。
正如著名何继善院士(中国首批工程院院士)所言:假如把钱学森比作中国系统管理的旗帜,汪应洛就是第一方阵的举旗人。

另一贵人是前总理朱镕基。成立管理评议组后一段时间,家父出面邀请了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镕基担任组长(家父任副组长与召集人),得到了他的长期有力支持。
97年,家父代表中国管理学界出面写信给时任副总理朱镕基,汇报了学科进展,并建议提升管理学科为中国第12大门类(与工学并列)。此信得到他的支持与持续推动。1998年,第12大门类终于获得国家的正式批准。使管理事业上了一大台阶。

【大劫】
1994年8月,管理领域在社会不够重视的条件下,国务院商讨21世纪科技发展的大政方针,拨款比例似为重中之重。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上,原本代表中国管理学的三位代表,有两位因故缺席,(此会上)中国管理学的前途似一下压在家父一人身上。在准备此次会议发言及答辩时,又恰好遇到几件其它大事,于是家父疲于奔命,有些饭只能带在车上吃。当家父成功完成发言及答辩后,倒在讲台上,发生了严重的脑溢血。经与会众人及其他当时知情者们的帮助及中日友好医院的努力抢救,躲过人生一大劫。
刚入院时,许多人惊呼“管理的汪应洛时代要结束了”。劫后却重出江湖,并把中国管理推向新高度(例如98成为门类)。

2001年春节发现肠癌,开刀后痛苦的化疗并未减缓太多他在病榻上的工作节奏。病后两年,还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6年元宵节发生此生最大劫难:严重心梗,而后半身瘫痪。从此无法去办公室,更无法出差。但他始终不忘管院的大事小情,不忘中国管理的发展。
此期间,他精神最充沛的时间,一定是与同事、同行谈工作之时。

【结语】
从1984前不列入学位学科,到如今,管理学门类的规模已成为仅次于工学门类,与理学、医学并列第二的大门类。中国管理经历两次取消(1951+1966),两次恢复后又不被主流机构承认,直到如今的地位,家父致力于中国管理的贡献确实可歌可泣、可喜可贺!

作者:汪时奇
2024-8-30原稿,2024-11-27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