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于2020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西安成功召开。本届年会以“系统工程与百年变局之新机遇”为主题,设置了1个主会场,20个分会场,以及5个专题论坛,来自全国200多所院校的1000余位专家学者及社会同行出席了年会。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是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的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内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旨在增进国内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领域学界与政界、产业界的交流和沟通,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借鉴和交叉融合,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年会开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冯耕中主持。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校长首先致辞。王校长提到,系统科学研究是一项伟大的学术方向,交大西迁的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了系统思维的重要性。面对当前越发复杂的国际环境,必须要从系统思想出发,才能看到事物发展的本来规律。作为高校,必须要与社会深度融合,融入到这大系统之中,去探究如何培养人才,如何从事学术研究,如何奉献人类社会先进的思想,进而去引领社会的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创办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目的就是主动的融入社会,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在致辞中回顾了管理学部的发展历程,表示基金委、管理学部对系统科学系统工程高度重视,新成立的交叉科学部也将一如既往的支持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的发展。他希望广大的专家学者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改革出谋献策,让基金委在新时代中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委副主席孙科同志和科学出版社陈亮副总经理也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从国家及社会发展角度对近年来系统工程学科研究的贡献、未来所要面对挑战和重点问题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最后,学会理事长杨晓光在致辞中谈道,40年前,以钱学森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战略科学家,高瞻远瞩,积极倡导成立中国系统工作协会,如今已有40个年头。在这40年间,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团结广大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科技工作者,大力发展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学科,积极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学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未来,学会也将秉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运用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中国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为国家各级政府企事业部门和国防单位的政策和策略制定提供服务。
开幕式上还进行了2020年SESC第五届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科技奖励颁奖仪式,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锡康教授荣获终身成就奖,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汪寿阳教授荣获贡献奖,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赵琳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吕琳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刘汕教授荣获青年科技奖;西安交通大学孙少龙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姜杨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李波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罗廷金博士荣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年会首日多位著名院士做了精彩报告。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的《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人才培养的下一步如何走》,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出发,结合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实践,讨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形态,以及人工智能教育与课程体系的构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的《网络与智能时代的系统工程》,探讨了网络与智能时代大环境下信息、制造、能源、交通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对系统工程的重大需求,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UNEP-IEMP、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林秀院士的《农村人口走出贫困的系统工程:从人力资本提升说起》,以贫困的多维特征及代际传递性为减贫带来巨大挑战为视角,利用若干基于因果链全链条系统分析问题的随机干预实验(RCT),讨论了如何通过系统思维解决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问题;东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立新的《基于系统工程的STEEM计划》,向大家展示了基于系统工程思维和理论,构建并实施了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iques)、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管理(Management)五位为一体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的集成管理模式。下午,荣获青年科技奖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7位青年学者分别就获奖的研究成果作报告交流。次日,各界专家学者继续在分会场和专题论坛上围绕年会主题和系统工程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正呈现出新的特点,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面对百年之大变局,新时代的中国系统工程人任重道远,创新求变聚力前行,努力在变局中育新机、开新局。